作者:吴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先民的观点虽然有点极端,但不失哲理。今天,我们重视孩子的教育,知道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布局未来。但是,重视不代表万事大吉,重视只是动力,不决定结果,而路线和过程决定结果。
路线是胜败的关键,路线对了,经过努力,就能获胜;路线错了,无论如何努力,失败都是必然。因此,小学阶段成了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国,小学生的家长都想赢在起跑线,他们不辞辛苦,风里来雨里去,接送孩子。大数据显示:80%以上的家长是失望的,他们的预期没有达成。子未成龙,女未成凤,学生痛苦,家长无奈。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和直接:孩子的学习走错路了,家长被忽悠了。
孩子走错了路,责任当然在家长,而家长被忽悠,主要责任在社会。
社会上忽悠横行,如同假货一样,无孔不入,防不胜防,但教育界更盛,乌烟瘴气。除了中高考是净土外,其余的考试泄题严重,使考试不再公正,成了一些人的牟利手段(在职老师利用职务之便与社会人员勾结,有的老师在家里“讲课”……),甚至有人依此推出了“押题大法”,号称“名师”,四处忽悠,屡试不爽,乐此不疲,“名利”双收,导致不少学生有意无意地学会了作弊。一两个月就让成绩飞起来,可能吗?显然不可能,否则世界岂不换了人间。隐形作弊迎合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虚荣心”和“焦虑心”,他们失去了未来和金钱。风气坏了,劣币驱良币,说真话的人少了,信真话的人也少了,可悲,可叹。
吐槽时下的教学模式是常态,原因是学生们太累(四处补课),还达不到预期,辛苦、赔钱加无奈。其实,本质上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应试要求,该升级更新了,否则80%以上的学生都会达不到预期。学校的作业如山,“军事化管理”,一对一,多对一,价格战……,众多手段都用上了,效果寥寥,逼得学生都成了“劳动模范”(十小时工作,没有节假日),逼得任课老师不断抱怨学生是“阿斗”,逼得社会呼吁修改中高考的形式(减负),难不成上大学不用择校?没办法,隐形作弊成了选项(钱还是要挣的,良心不是钱),忽悠充斥社会还奇怪吗?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记忆”为本,不适应内容多的考试(中高考)。统计表明:当老师对学生的“记忆”要求超出他们的生理(记忆是生理过程)能力时,学生和老师的努力不会有本质的效果(这是传统补课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小学三四年级时,学生的“记忆”(天赋)差异就会呈现出来,表象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不同。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则“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每个学生都有生理层面的“记忆”极限,且“记忆”是痛苦的生理过程(学生的学习痛点),不少学生屡战屡败,厌学了,被“淘汰”,个别的还会走“极端”。“学得好”的学生在抱怨,学得差的学生在抱怨,老师也在抱怨,旧的教学模式还能要吗?
必须减少学生的记忆量,这样他们的生理能力才能支撑他们的学习,才能缓解他们的学习痛苦,但又要保证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鱼和熊掌兼得。现在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和授课实践已经成熟,学生们可以去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不是以学习的内容为本),对学生的记忆要求大幅度降低,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一年内适应,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事情。
小学生是“学之初”,他们更应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获得成功,享受成就感,走好学习之路。小学生的家长也应该参与学习,与自己以前上学时的感受进行比较,更好地为自己的孩子服务。有比较就能鉴别,这是家长的责任。始于起跑线,赢在未来。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