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伟

    “名师”,高大上的名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遇到,那么什么样的老师可称为“名师”呢?
    对中小学老师而言,他们教授的内容都是有定论的,没有任何创新的空间,与《师说》中谈论的“老师”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性质。孔子是优秀教师,他是内容的创立者,所以要传道、解惑、答疑。而中小学老师呢,他们只是传道,没有资格解惑和答疑,原因是什么呢?


    解惑和答疑一般要多视角阐述,如果视角异于前人的视角,就会产生偏差,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效率低下,等同添乱,因为前人在这一领域已经做到最好了,任何解释都多余。老师差一点,学生再差一点,二者累积就差多了,遭罪的是学生。目前的授课模式就有此类之虞。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教学理念过时了,授课老师帮了倒忙。


    因此,中小学老师的工作只是“传道”,“传道”的要求是准确,境界推崇“忘我”。“忘我”表示不带有老师的“理解”和“喜好”,不在学生面前抖机灵和显摆,只展示前人的思想和手法。所以,具有“忘我”境界的老师可称为“名师”。“名师”授课等同于“前人”授课,数学课就是跟数学家学习,物理课就是跟物理学家学习……这样不好吗?


    现在有多少“名师”呢?你遇到了吗?学生不是学习A老师的思想、也不是学习B老师的思想,而是学习“前人”的思想,用前人的思想构筑自己的思想,形成有效率的思维模式,为人生服务。如果能直接学习“前人”的思想和手法,还在乎由谁帮忙吗?如果老师能够克己,就能成为“名师”,那学生就不需要择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