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教育 吴伟
2019年高考的结果有了,依然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再看看一本分数线,与往年比上下十分左右的波动,为什么?
显然,不知道原因很难找到解决办法。如果你知道那些学霸刷了多少道题,有记忆了多少道题,一定为他们超强的毅力和生理记忆能力欢呼喝彩。在“极限施压”的学习环境中,10%极具“天赋”的学生做到了适应和接受,获得了令人惊讶和羡慕的回报。有样学样,另90%的学生照葫芦画瓢,强忍生理和心理痛苦,结果还是“东施效颦”,无功而返。高考一本分数线波动小表明:现在高考的结果由学生的平均生理能力决定,难以觅得教学上的突破表现。“天赋”非后天能力所及,但人为教学可以后天帮忙改变现状。
多年的考试证明“极限施压”的教学走到了“极致”,叫停或改变成为必然。中小学教学有了替代理念:“抄”着学,而不是“想”着学。定义:自我设计解决问题称为“想”。有了这个定义,就可以诠释“抄”。
“抄”着学能够让学生克服对解决复杂问题的恐惧心理,极大缓解“想不出”或“想不到”所带来的生理痛苦,迎合超大量的学习内容需求和应试考试高标准的要求及答案几乎唯一的特征。教学新理念和新形式回答了“在考试中,普通学生与考试状元的差异是什么?”和“如何顺应思维过程?”这两个棘手问题。
当学生被告知新的教学理念和对应的学习方式时,他们先是一脸错愕,“世上还有这等好事?”接着就是欢呼,信心爆棚,跃跃欲试。几个月后,考试成绩开始升高,学生一脸笑容。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亦师亦友。谁是老师?谁是学生?都是老师,都是学生。“你在老师那学什么了?”“似乎没学什么。”“那考试成绩怎么提高了?”“题目简单。”“怎么会呢?其他同学怎么没有提高?试题考前做过吗?”“没有,老师让做的都是市面上的题,没发过小卷子。”教学新理念派生出新的教学形式,追求“教学无痕”,学生心理没负担,生理痛苦小,积极性高,学习效率高,成绩提高。
二十年磨一剑,在小学生、中学生和高中生身上得以长期验证。“长江后浪推前浪”,创新改变结果,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小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就必须创新,进行“新老交替”,突破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束缚,摆脱既得利益者的控制,帮助学生智慧学习,甩掉“极限施压”式刷题记忆的习惯,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新理念对应的新教学形式出现在网上(已有网上小学和初高中的数学视频课程),保证任何地方的学生都可以见到和学习。
时势造英雄,事实胜于雄辩,天赋不够教学新形式凑。试想有30%的学生具有竞争超一流大学的能力,那高考该有多热闹,不是节日胜似节日。“天赋”弱的学生如果训练得当,充分展示“天赋”,就有机会在考试中赢“天赋”一流但训练不当而展示不充分的学生。中小学教学不是以“天赋”为标准,而是应该帮助占绝大多数的“天赋”一般的学生赶上甚至超越“天赋”一流的学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记住:学霸的学习方式多数学生学不来,也赢不了,只有“改换门庭”,实现“弯道超车”才有可能做到。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