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伟
每到周末就可以看到很多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培训班,风里雨里从不间断,学习热情催人泪下。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社会是复杂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忽悠喧嚣尘世。一两个月提高成绩,一对一,多对一,一线教师……玄妙之极,引众人趋之若鹜,乐此不疲。一两个月很快,有的学生遇到了良心未泯的机构,成绩没有提高,家长人云亦云改换门庭,孩子遭到了训斥,玻璃心碎了一地,人格扭了一下;有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家长和孩子笑逐颜开,继续送钱,直到大考,自嘲未发挥或被告知未发挥,吞下苦果,人格也许会错位;还有的学生干脆到自己的老师家里做“入室”弟子,自己的苦自己知道,一地鸡毛。
同样的教学模式,甚至同一个老师,一两个月改变一个学生是真的吗?天地良心,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如果有,这个世界会成什么样子?很同情一些家长抱有这样的幻想,这是他们的焦虑所致。不忍心告诉这些家长结果,可现实必须面对,愿他们坚强。都说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但大考的分数线怎么几乎没什么变化,真有这么多的考生发挥失常?还是平时被忽悠了?请记住:大考的试题不会泄露,是一方净土。那平时的期中期末试题呢?无需多言,家长只要问问自己的孩子“这次考试中有多少题是以前做过的?”,立见分晓,可有多少家长敢于问呢?又有多少学生肯如实回答呢?诚信是立身之本。学,就要学真本事,掩耳盗铃有多蠢,骗自己是有代价的。
小问题:用同样的模式,一星期五天的学习结果不如周末几个小时的结果吗?有点石成金之术吗?天下大神了吗?学习能一蹴而就吗?学习的痛点在哪呢?中国的教学模式该不该换换了?
小结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均表明,学生的学习痛点在记忆能力,记忆能力的量化定义是需要的内容能适时做出生理反应,做出了反应就是“状元”,做不出就认输。大考分数线数年变化不大,解释为历届学生的平均生理能力制约的结果合情合理,与传统教学的调整关系不大。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有解决之道吗?有,一定有!说真话的人有,做好事的人有,为了孩子,你愿意与之为伍吗?真话一定会战胜忽悠。
人脑不是电脑,记不住太多的内容,每个学生的记忆都应该有“动态饱和”的记忆上线,潜能无限可信吗?退一步说,电脑也有储存上线,也有崩溃的时刻。记忆是生理现象,不可以人为改变。一旦对学生的记忆要求超过了他们的生理极限,几对几,还是所谓的“名师”恐怕都会无功而返。三四年的学习能够显示出各个学生的生理差异,强就是强,弱就是弱,只能面对。博尔特是奥运会百米冠军,是他有“天赋”基础,再加科学的训练,让他的“天赋”得以充分显示,中国人请来博尔特的教练能拿金牌吗?
“天赋”不够就认输吗?显然不能!至少在中小学的应试中不能。刘翔拿了奥运金牌,只是他扬长避短,换了个项目。所以,要想提高成绩,应该学刘翔,换个学法。记多了不行,就少记(勉强是痛苦,影响人格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行,就来个创新的模式。如果补习的模式与学校的模式差别不大,会有实质性的结果吗?因此,补习就不能用学校的模式,甚至不能用学校的老师。可以这样说:补习的价值就是与学校不同,有了不同才能超越学校的成绩。
学习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时间沉淀,一两个月一定不够,实践表明:改变一个学生要用一年左右,就是说补习的课程应该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不同于传统的理念和做法。学生和家长能坚持一年吗?能找到颠覆传统的理念和教法吗?敢于天下先地接受吗?
传统的授课会掺杂有授课老师的思想和喜好,这样岂不是学生学的是A老师的思想、B老师的思想等,结果有数学家的思想、物理学家的思想、化学家的思想好吗?所以,应该是不走样地展示前人成熟的思想和做法,而不是抖机灵显摆老师的“智慧”,误人子弟。
学生家长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小学生的家长,用自己的学习感受和过往阅历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条学习之路。学习当然是学习创新的模式,否则价值就不大了。
学生通过学习前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而这个思维模式要伴随他的一生,多么重要,不值得家长亲力亲为吗?爱他,就去帮助他。
焦虑和忽悠会扭曲学生的人格,现实很残酷,后果很严重。
文章来源: 蓄势原创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