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伟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运行百年的教学模式老旧不堪,难以胜任当下的学习需要,遭到世人的吐槽。老师辛苦,学生喊累,家长无奈。

 

一九九八年我开始涉足中小学教学,初心是学生中高考的差距不应该太大。一年后,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考一本得分率只有60%左右,而且年年都差不多。为什么分数上不去呢?能提高到70%、80%吗?好奇支撑着探索。我开始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小升初、中考、高考),从数理化语英,再到其它四科。学生学一年、两年、甚至五年,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变化尽在眼中。由于这种经历,我曾经“吹牛”:可能很难找到有我这种经历的老师。十年后(2008)出了一本书,《思维轨迹》(北京出版社出版);二十年后(2018)上线了标准小学数学课程,《小学奥数及数学》(跟数学家学数学)。有人问我:为什么去当老师?我说:看见了一些东西,值得研究和实践。我要改变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自然学习;我不想当一名普通老师,要有所作为,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

要想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必须搞清楚什么原因制约了学习效率。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结论: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记忆天赋是限制他们学习效率和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语言指的是生活类语言、文学类语言和科学类语言。所谓的语言逻辑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水平低,思维能力必然就弱

 

近代500年的科学史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所以中小学的学科使用的语言(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都来自“西方”,自然带有浓烈的“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述习惯,这类习惯与中国人日常语言习惯有比较大的差异,给中国人学习现代科学造成了不便。这一点很多国人没有认识到,使得多数中小学生只能“勤奋”地靠“记忆”学习(记忆题型)。常听到有人说:记住了什么什么,就能在考试中得多少分。多么荒唐啊,学习如果这么“简单”,这个世界会成什么样子呢?还是现在这样吗?恐怕说这种话的人自己都做不到。

 

然而,每个人天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且存在差异,“后天”很难人为改变。若想提高“记忆”能力,需要“逻辑”帮忙,而这个逻辑就是“语言逻辑”。语言逻辑弱的学生,记忆能力多数也是弱的。结果:语言逻辑没学好,只能通过“强行记忆”应付考试;语言逻辑没学好,“记忆”能力就相对较弱。另外,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比20年前多了许多,95%的学生出现了记不住的现象(强行记忆存在“动态饱和”,不是想记多少就能记多少),因此这部分学生学习痛苦(强行记忆会导致生理痛苦),考试成绩达不到预期。

我们的研究结果经过20年的教学论证和教学实践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系统的、可“替代”中小学当下教学模式的教学法(自然思维教学法),在中小学(全科)的教学中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教学效果。很显然,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设计的教学法以语言逻辑为导向,重点融合各类语言之间的逻辑联系,特别是借助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语言逻辑,引导他们接受其他“语言”逻辑,让他们对各类语言逻辑产生意识的敏感,使他们“聪明”起来,自我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样,学生可以靠“语言”逻辑学习,记忆量会大幅度降低,学习中的生理痛苦就减小了许多,80%的学生能够承受,学习成绩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有成就他们会喜欢学习,成绩就会提高,步入良性循环。

 

学习语言逻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所以考试成绩的实质性提高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一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系统训练(学生配合,家长耐心。我的学生一般要跟我学习一年,长的达到了五年)。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一两个月就想大幅度提高成绩我做不到(说真话)。有人声称“能做到”,你信吗?我的一个高二的学生告诉我:他跟他的老师补课,成绩是年级排名第九,后来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考试题他在老师那做过,所以成绩非常好。聪明的学生,聪明的家长,为他们点赞。中高考的题没有人可以搞到,学生要学习真本事,才能在小升初、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每位学生家长在学生考完试后都应该问问他们:这次考试有几道题是以前做过的(中高考除外)。学习要打假,否则就是家长花钱害自己的孩子,可悲!

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能不能胜任,取决于他们上课时使用的“语言”。学生要通过他们熟悉的“生活类语言”接受“科学类语言”和“文学类语言”。如果认识到东西方“语言逻辑”存在差异,那老师在授课时就要回避自己的“语言”喜好和习惯。如数学课,老师应该客观展示数学家的“语言”,而不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数学家的“语言”,让学生沉浸在数学家的“语言”环境中,直接接受数学家的思想,形成与数学家思想一致的思维模式(很多授课老师的讲解误导了学生,给他们添了麻烦)。如果学生由于授课老师的讲课导致了思维逻辑混乱,那他就只能依靠“硬记”学习了,他们学的是A老师的思想或B老师的思想,可有谁的思想比数学家的思想更好呢?所以,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必须改,我们提出“跟数学家学数学”

 

先入为主是“人性”,所以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小学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尤为重要。现在小学的教学令人堪忧,理念落伍导致教学内容和形式偏离社会要求。例如:语文课本应增加科学类文章,让学生接触和学习“科学类语言”,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语文老师愿意吗?能胜任吗?)

在当下,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也许是缓慢的过程,但家长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显然不能选择与课内雷同的教学模式,那样自然是浪费(青春、金钱、未来)。现在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有了,家长选吗?科学教学能让学生学习愉快,在中高考中获胜。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家长的选择胜过学生的努力

 

我们致力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家长、学生参与,一起努力,共创未来。希望与你交流,等待你的支持和意见,为学生做好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创进取,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