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教育 吴伟
水均益日前就中小学应试教学的改革问题对蓄势教育进行了专访(将在CCTV播出),标题为《发展教育,理念先行》,彰显主流媒体的正能量(节目完整版见“蓄势教育”网站,先睹为快)。
水:“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主张回归教育的本源,以学生的生理反应为准,遵循青少年思维发展规律,认为语言环境的准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教学理念,总结出了高效的学习方法。”
蓄势教育认为:“学霸”的学习方法不适合90%的其他中小学学生(很遗憾,现在中小学几乎都以“学霸”的标准教学,如衡中和毛中,但高考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学霸”还是“学霸”,上“清北”;你还是你,该上哪还上哪。搞的大多数学生怨声载道,家长焦虑不安),必须依据这些学生的生理“天赋”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全新的应试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变“记忆刷题”学习为“高效智慧”学习。
水:“什么契机让你今天做了教育呢?”
吴:“我本意是想做点事情,也跟我当年的高考有关系,我可以上全国的任何一所大学。”
水:“你这一路总是选很小的庙去当和尚。”
吴:“对,我就是一拓荒者。96年,我看见这里边(中小学应试教学)有事情,可以做一些调整。98年决定做,到现在有二十一年了。”
水:“你说教育里面有事情?意思就是说有文章可做?有改革的空间?”
吴:“改革很正常,人类的进步靠改变方式往前走。”
水:“现在的学生哪个不努力?”
吴:“结果呢?并不是努力就一定成功。”
蓄势教育认为: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而天赋和教学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成功的保证。
水:“你的教学理念放在现实中有什么意义呢?”
吴:“提高学习效率。今天的内容更多了,比如说我是79年高考,你是80年,那张卷子如果放在今天,也就是初中水平(现在中高考的内容多了,绝大多数学生出现了记不住的现象,需要换一种方式学习,才能满足中高考的要求)。录取率(北京)是6%,结果与我们的努力和天赋有关。”
水:“小升初?那个时候我们考得也很艰辛,真正的千军万马,百里挑一。”
蓄势教育认为:学习天赋很难后天人为改变,唯一能改的是训练手段,借以改变结果。
吴:“科学的训练可以让我们的天赋展示得更加充分。如果你训练得不合适,天赋没有充分展示,展示充分的人就有可能赢(你)。”
水:“太好了,今天得洗耳恭听。”
吴:“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痛点在大量的记忆导致他们的生理天赋不支持。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记忆要求超过了他们的生理极限,无论谁去教他,无论他多么努力,他不会有大的(或质的)变化,就是不睡觉也不行。”
蓄势教育认为:“学霸”的记忆极限远超其他学生,他能做到的事情,你用同样的方式一定做不到(衡中与毛中的区别)。
水:“记忆极限因人而异,那怎么办呢?”
吴:“把应试的内容对记忆的要求降低,让更多的学生从生理上能支持这件事,他们才能做。”
水:“你是否认为现在中小学对学生的记忆要求普遍超过了他们的限度?”
吴:“应该是这样。看到结果了,他们很努力,而结果却不能如他们所愿。”
水:“降低要求会不会影响教学进度或教学质量,乃至于最终影响他们考大学呢?”
吴:“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要为他们找一条道,既在生理上不那么痛苦,使他们的记忆天赋支持,又能够获得好成绩。另辟蹊径,记忆量少一些,同样能把应试这件事做好。”
水:“你的办法是什么?”
吴:“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抄着学。你想得出比前人更好的方式吗(中小学的内容)?明显想不出,那就干脆别想了。抄要按我们制定的程序抄,答案就在里面,可以自然得到。学习只能抄着学,而创新(前面没的抄)需要你去设计,去想。”
水:“创新要靠自己的想象力,要靠思维。”
吴:“学习真不能想,一想就(可能)错了,不想才能对。”
水:“有道理。”
吴:“这个理念出来后,学生们一实践,都是欢呼的,有这样的好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至少10次课),学生们发现他们能做以前做不了的事了,而且没有什么痛苦。”
水:“后来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对的?”
吴:“应该是对的。这件事有考试结果作为标准,成绩提高了,你就不能说它错了,而且学生们学得非常愉快。”
水:“这个很匪夷所思。我在想这套办法会不会让传统认为属于离经叛道?”
吴:“必须是这样,这样才能进步。如果没有改变,能有什么进步呢?”
水:“你干的这件事是打破一个旧的固有的东西,完全拿出新的一个办法,还是进行某种程度的改革?”
吴:“应该是拿出了一个全新的形式(办法)。今天的中小学老师是教前人的东西,与孔子这样的老师或某些师傅不一样(他们教自己的东西,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在授课时不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否则教学就会打折扣(很多同学在换老师的时候会出现不适应,且任何老师的思想都不会比前人的好)。如果老师能够不搁进自己的东西,只是忠实地展现前人的东西,(导致)应试教学可以标准化(前人的东西不可改动,所谓的名师或名校该去哪了)。”
水:“你这个提法有点大胆。”
吴:“你(授课老师)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标准。”
应试的特征是有标准答案,如果不同于这个答案,一定判你错。标准化教学的要求是忠实展示前人的思想,是最好的。
水:“还真是,这么一说,(确实)越来越标准化。”
吴:“我们先完成(或参考)这个标准,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发挥,只要把问题解决了就行。不能谁都弄一套,那个效率就低了(学就学前人的,这是最好的)。今天人类的文明发展都是标准化进行的。我们推出了数学的标准教学(小学、初高中),去看看它们,可以借鉴,先能够做事。”
水:“先把95%以上的问题解决,至于锦上添花的事,随你的兴致发挥。”
吴:“可以玩个小技巧。”
水:“你现在实践的这一套,在(面对)应试的压力下,可以称之为一个办法。我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吴:“这个是有实践的(考试结果,如中高考)。就应试而言,我们的训练就是确保你做出(生理)反应(与考试状元一样。状元做出了反应,解决了问题。如果你没做出,就会输给他),那么训练的手法(应试教学)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理念导出了新手法,目的是提高效率。”
水:“挺好。”
吴:“每个老师在授课时,最好的形式是不掺杂自己的喜好,是否名师还存在呢?”
水:“所以我说你这个很颠覆,有实践,有想法,就应该鼓励。说说未来有什么规划?”
吴:“我们规划做出(更多学科的)标准化(教程),让学生去接触和学习,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一旦应试这个事解决了,其他的事情就可以跟着上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应试,三分之一在运动场,三分之一在社会或自然中。”
水:“这个难度大吗?”
吴:“难度大,在于(学生和家长)是否接受。我们鼓励学生家长适当参与学生的学习(自己的孩子自己爱)。通过学习(跟自己以前的学习进行比较),看看哪个好一些,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条学习的道路(家长的选择比学生的努力更重要)。在发展上,我们先从理科下手,已经推出了数学(标准教程,在网上,全国的中小学学生都可以学习),后面再推出物理、化学的标准形式(基于我们的全新理念去设计)。教学要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创造机会,让学生想跟谁学就跟谁学,这不更好吗?”
水:“是呀,那不是更好嘛。我们要问嘉宾,诚信(节目的主题)。”
吴:“诚信对我们来说是必须的。(在)这一行,诚信(关乎学生的成长,不能误人子弟)是第一位的。(教学)有结果(考试成绩),很好来验证好与不好,创新改变结果。”
水:“好,太好了。教育和教学是很多人头痛的事,但是如果有像你这样的勇于创新、勇于改变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减负,同时又能够学得好,甚至于取得更好的成绩,我觉得是全社会最欢迎的事。所以,鼓励你大胆地创新,也希望你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感谢你来到我们这个节目。”
学习是一门学问、一个过程,有自身的规律,需要时间和耐心。遵循这个规律,投入必须的时间,科学训练,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天赋”,取得应试的好成绩。什么“秒杀”、“记住几百个题型(记不住怎么办)就如何如何”等,不过是忽悠而已。走对了路,一片光明,别有洞天。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