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伟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兵”冲锋陷阵,勇猛杀敌;“将”运筹帷幄,判断选择。能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只靠士兵的努力行吗?历史上还没有行的

考场如战场,学生是“兵”,家长是“将”。“将”的选择如果有问题,“兵”再努力又如何呢?一场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中局和完成;考场也是三个阶段:小学、初中和高中。“将领”的选择可以保证战役的胜利,家长的选择同样可以助学生考场获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需要家长进行“选择”。在我们的教学中,看到很多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学习特别吃力,接受能力差,反应迟缓。研究表明: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主要靠“记忆”,但初高中学习的内容多了,他们记不住了,成绩自然就下降。

 

“记忆”学习的习惯是在小学学习期间形成的,以数学为例,很多学生在小学用了很多的时间做大量的习题,做到他们厌倦,流于应付。为了做得快,他们记忆“题型”,什么“假设法”、“鸡兔同笼”、“盈亏问题”、“过桥问题”、“牛吃草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等,大大小小几十种“解题形式”,做题先对“题型”。几个“题型”时,还记得住,解题也方便,效果不错,学生们“学”得不亦乐乎,家长兴高采烈。但是,“题型”多了以后,学生就吃力了,“记忆”出现了问题,只好做更多的题,坚信“重复是记忆的钥匙”和“熟能生巧”。

 

繁重的“工作”必然让小学生“投机取巧”,强行“记忆”成了“捷径”。几年下来,“记忆学习”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并延续到初高中,甚至大学。高考成绩显示:有5%的学生记忆天赋惊人,高考时还能“游刃有余”,他们的高考成绩远高于授课老师的高考成绩;10%的学生“军事化”学习,每天只睡六小时,痛苦地得到“说得过去的”成绩;剩下的学生生活在“挣扎”和“惶恐”中,高考成绩由“天”定。“三岁看大”,小学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几乎决定了高考的成绩

 

我们认为:学习分为“记忆学习”和“智慧学习”两种,应该引导小学生智慧学习,形成高效率的思维模式,在高考中获胜,并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出人头地”。智慧学习有自己的“模式”,这是“教学”创新,绝对不同于当下的“教学模式”,这就要学生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做选择

 

“智慧学习”的要点:大幅度降低对学生的记忆要求,大幅度减少做题量,缩短“应试”学习的时间,还可以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完善了全新的中小学教学法(自然思维教学法),制作出了教学课件(小学数学课件已上线,中高考课件在制作中),一星期一小时,供学生家长选择,供学生学习。

 

过去没有选择,家长无奈,学生受罪。现在有了选择,还不选吗?无望的事情努力也没用,有望的事情才值得努力,家长的选择远胜于学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