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伟
小学教学改革是社会的要求和历史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进步的开始,是通向另一个高峰的必由之路。
谁都想创新,但创新是有条件的。众所周知,知道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实质办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能有片面简单的解决之道,就是复杂问题必须复杂解决。社会上有不少人想“简单地”解决问题,说什么“记住什么什么,就能怎么怎么”,这些都没有实质地解决问题。客气说这些人是“忽悠”,沽名钓誉,不客气说是骗人,误人子弟。
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做了二十年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使用独创的、不同于学校的教学法——自然思维教学法,学生至少学一年,长的达到了五年,经历了小升初、中高考检验),得出结论:“语言”的敏感度决定了学生的成绩和效率。这个结论是否出乎大家的意料?“语言”包括“生活类语言”、“文学类语言”和“科学类语言”,每类语言都有自己的逻辑(表述方式),这些方式有差异,如果不能有效地统一起来,就难以接受和理解,就不能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思想)。提一个问题:我们与“状元”差什么?定理和公式(状元做题也用同样的定理和公式)我都知道,还能差什么呢?差的是状元做出了正确反应,使用相应的定理和公式解出了考题,而我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没有使用相应的定理和公式去解题。如果我做出来了反应,我就是“状元”(我做出的题与状元用的是一样的定理和公式)。
怎么才能确保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呢?我们要把学生放到对应课程的“语言”环境中,让他们充分感受相应的“语言”。如果“语言”环境正确,学生就会自然学习。例如学中文,就放在中国;学英文,就放在英国。那么学习数学,就让学生在数学语言环境中,学物理,就在物理语言环境中,岂有学不会的道理(弱智的孩子都可以说话)?但是,在英国学中文会怎样呢?在中国学英文又会怎样呢?所以,“语言”几乎决定了结果。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不同的学科就要有不同的“语言”环境,这如同中国学生学英语就到英国跟英国老师学,效率一定会高许多,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例如:老师教数学时,他应该忠实地展示数学家的思想和做法,而不能流露出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因为他的思想比不上数学家的思想。否则,学生学的就是某老师的思想,效率自然就低了。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依据学生生理条件和学科语言特点,创新地设计出符合“语言”规律的线上教学视频课程(小学奥数及数学),让学生沉浸在数学语言环境中,如同学英语在英国跟英国老师学习,效果能不好吗?创新的教学必然有不一样的结果,我们力推智慧学习,而不是记忆学习。
有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不错(考试在90分以上),可是到了初高中阶段,他们的成绩就大幅度下降,为什么呢?我们的结论: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记忆学习”。如果小学生每星期学数学用时超过两小时(我们的量化标准)才能在考试中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就有记忆学习之虞(学生可以自我测试)。小学生很容易落入“记忆学习”陷阱,这与老师的授课形式和语言形式有极大的关系,这是中国学生学习辛苦的主要原因。当老师的授课语言不能与学生共鸣,学生就会“听不懂”,只好硬记(记题型),因为记忆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因“偷懒”形成记忆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封闭式的,效率低,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负面影响(可怕的习惯)。
智慧学习是学生追求的形式,智慧学习是靠“规则”,而不是“题型”。因此,智慧学习不需要记忆“题型”,这样就大幅度减少了“记忆量”(规则的数量远少于题型的数量),缓解了学习时的生理痛苦。生理痛苦少了,学习的积极性会高涨,学生就会爱上学习。教学改革应该是一场“革命”,革命意味着深层的变化,必将导致整个领域的动荡和重新洗牌,顺应者受益,行动迟缓者会付出代价,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视同仁。
“光说不练假把式”。有了成熟的理论,就要设计出解决方案。鉴于小学学习是“人之初”,尤为重要(影响一生),我们就从小学入手,为小学生营造强有力的“语言”环境(初高中课程随后上线),使他们的学习轻松自然。如果你能坚持学半年,你就会相信我们的研究成果(建议家长参与学习,为自己的孩子把关。详情请登录我们的网站)。“真金不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任何人都可以质疑我们,但无法质疑事实,只要去实践,一切尽在不言中。请记住:小学得90分不意味着初高中也能得90分(高考拿90%的分数可以上清华和北大)。所以,为了中高考的好成绩,就要从小学做起,打好基础。不进则退是“真理”吗?小学生必须形成“智慧学习”的习惯,摒弃“记忆学习”,否则难有出路。
中小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没有人能置身于外。真心希望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这场倾心动魄的教学改革大潮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说真话,为学生做实事是我们的追求和骄傲。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